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麒麟小说网 www.qlh03.com,最快更新中国历代政治演进最新章节!

    伊尹放逐太甲

    伊尹放逐太甲,是最早的一次宫廷政变,是中国政变史中最温和而富有戏剧性的特例,君王的失位与复位均未发生冲突和流血,结果也是皆大欢喜。而商朝也因此逐渐兴旺繁荣起来,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伊尹,名挚,常被称做阿衡。伊尹本来是有莘国的一个奴隶,却聪明好学,乐尧舜之道,有显才用世之志。汤几次向有莘国索要伊尹,都遭到了拒绝。当汤想办法和有莘国联姻后,伊尹被当做陪嫁送过来。汤如获至宝,拜为右相。

    伊尹向汤讲述远古帝王的业绩和九类君主不同的作为及结局,劝汤替天下行道,伐灭夏桀而有天下。商汤拔簪折之为二,盟誓说:“愿戮力伐夏,同奋斗,共安乐。”汤又说:“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君看一看民众就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与不好。”伊尹赞扬说:“英明啊!听得进善言,德行才会进步。要治理国家,抚育万民,就应任用有德行做好事的人为朝廷的官吏。王,您努力再努力吧。”汤在伊尹的辅佐下,伐葛载,征有洛荆,行德政,宽民力,几年时间,商灭了夏国,成了东方大国。

    汤亡故后,伊尹先后扶立汤的儿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病逝,伊尹又扶立汤的嫡长孙太甲为王。为了教导太甲弘扬汤的功德和汲取夏桀败亡的教训,伊尹先后作了《伊训》《肆命》《徂后》等文章,督促太甲遵守先王的法度和“政教之所当为”,治理好国家。太甲登位的第三年,开始追求享乐,怠于朝政。伊尹屡加劝诫无效,就毅然将太甲送往汤的墓地附近的桐宫(今河南偃师西南)去反省,自摄国政。太甲居桐宫三年,亲眼得见祖父汤身为开国君王,坟墓却十分简陋;又从守墓老人那里了解到汤的创业艰辛和勤政节俭的品德,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示悔过;并在行动上关心桐宫的孤寡,遵守法度,与人为善。伊尹闻讯,欣然率领文武大臣,捧着冠冕王服,将太甲迎回国都,交还国政,自己仍居相位,尽心辅助。

    太甲在位年后病死,伊尹又辅佐太甲的儿子沃丁为王。伊尹于沃丁在位期间善终,时年00余岁。

    伊尹不但是政治家,也是发明家,史载汤时大旱,“伊尹督民田头凿井,并以灌田,今之桔槔是也”。他还教民作区田法。商之前,人们有病靠嚼食中草药疗治,伊尹教民切碎中草药,用陶器煎煮后,服用药液,后世称为“汤液疗法”,这既增强疗效,又减轻毒性,成为几千年来中药疗法的主要剂型。

    伊尹树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臣的形象,在商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他的政治主张对整个商代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患病,生病期间他叫赵高拟了一份诏书,估计内容是立长子扶苏为储君。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份诏书竟会成为他的遗诏。

    赵高非常明白,一旦扶苏当上了皇帝,自己必定会受到冷落和排挤,所以,这道诏书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唯有扶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胡亥,才有可能保证自己日后的飞黄腾达。于是,一个恶毒的计划在赵高的脑海中逐步形成了。

    赵高在决定了要实行政变之后,他马上去游说胡亥,赵高之所以几乎想都没想地,就决定将储君改为胡亥,这里实际上是有着深层的原因的:胡亥如果做了皇帝,赵高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胡亥是秦始皇非常喜爱的排行十八的小儿子。而且赵高是胡亥的老师,二人私交甚笃,胡亥对赵高是很信任的,所以赵高决定去游说胡亥,让他加入政变行动小组。赵高运用他娴熟的游说本领,用了三个回合,就说服了胡亥。接下来一步,就是再去说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斯。

    李斯对这个“沙丘政变”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开国元勋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他说话的分量是很重的,只有说服了李斯,让他也参与政变,那么离成功是指日可待的了。起初,赵高对李斯的劝说根本不起作用,李斯在与赵高的七个回合的较量中,立场始终坚定,不为所动,然而,在第八个回合的较量里,赵高以李斯家族的兴衰来威胁他,在这个时候,李斯屈服了,在对始皇的忠诚和自己家族的兴衰这两者面前,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史书记载,李斯在大哭之后,屈从了赵高。至此,“沙丘政变”已经成功了一半。

    之后,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他利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车马卫队和用来传达朝廷命令征调军队的“符玺”大权,扣压了秦始皇临终给公子扶苏的信件,煽动和诱骗胡亥,威胁和拉拢李斯,伪造秦始皇的遗诏,逼死太子扶苏,禁闭并害死坚持秦始皇的法家路线的大臣蒙恬蒙毅,立胡亥为秦二世。

    到此为止,“沙丘政变”正式结束,以成功告终,由此也确定了赵高时代的到来。

    “沙丘政变”并不仅仅是如后世小说戏剧中的诸多奸臣那样为了一己尊荣而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赵高矫诏废储另立屈杀太子与大将等等一系列组合拳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废除秦帝国政体郡县制,复兴周朝政体分封制的宏大政治理想。由此而论,赵高一手策划导演的“沙丘政变”就不能简单地定性为一场政变,而应该看作是一场“变政”变更大秦帝国政体的序幕。

    西汉开国之君刘邦的皇后吕雉,是一个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女野心家。刘邦死后,先后有三位皇帝继位,但吕雉利用皇太后的身份,一直独揽朝纲,甚至废除了刘邦非姓刘不能封王的“白马之盟”,继而任命娘家兄弟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让他们执掌负有拱卫京师之责的南军北军。自家兄弟掌握了军权,吕后地位更加巩固。汉王朝的军政大权都落在了吕家手中。

    齐王发兵

    吕后称制八年,病重而死。她临终前知道情况不妙,嘱咐吕禄吕产牢牢控制南军和北军,不要为她送葬,不要离开宫殿,以防不测。实际上,刘氏家族和汉室老臣们同诸吕集团的一场生死决战,早就在悄悄酝酿之中。

    这时,吕禄为上将军,吕产为相国;吕禄控制着北军,吕产控制着南军。他们知道忠于刘氏的老臣们对诸吕不服,准备发动宫廷政变,篡夺天下。他们的密谋计划被吕禄的女婿刘章知道,刘章是齐王刘襄的弟弟。刘襄得知消息,公开打出诛灭诸吕的旗号,首先攻打诸吕在东部的据点吕国(原济南郡)。吕产得知刘襄攻打吕国的消息,派大将灌婴领兵前去镇压。灌婴进军至荥阳,停下。派人通知刘襄暂停西进,先与各地刘姓诸侯联络,共商灭吕大计,然后联合行动,以求一举成功。

    周勃诛吕

    周勃闻讯,立即行动。但他手中没有将军印,忽生一计,求得符节令纪通的帮助,拿了皇帝手节假冒“传诏”,得以进入北军官衙。周勃让郦寄和典客刘揭走上前去诈吕禄,说皇上已经命令太尉守北军,要吕禄赶快交出将印,免遭杀身之祸。吕禄信以为真,交出将印,周勃终于将北军的指挥权夺到手。周勃手持将印进入北军军营,当众宣布:“拥护吕氏的袒露右臂,拥护刘氏的袒露左臂!”话音刚落,只见士兵们齐刷刷地都露出左臂。北军便完全在周勃掌握之下了。

    这时,掌握南军的吕产不知吕禄已经离开北军大营,自己带着人马赶到未央宫准备发动政变。这时陈平派刘章赶往北军协助周勃,周勃先派曹窋快去通知宫廷卫尉,不得放吕产进入未央宫殿门,又派刘章带领一千多士兵入宫去保卫少帝。刘章带兵来到未央宫前,只见吕产正在殿外徘徊,刘章下令追杀,吕产逃到郎中府吏厕所中,被杀。消息传到北军大营,周勃长长地舒了口气,说:“我们所担忧的,也就是吕产了,现在吕产已经伏诛,天下定矣!”于是,他命令军队搜捕吕氏族人,诛杀净尽。

    迎立代王

    诸吕已灭,周勃与陈平招来耆旧大臣,商议说:现在的天子不过是吕氏的傀儡,是他们冒名顶替弄来的,不是刘家的后代,要安定天下,必须另立新君。齐王起兵,虽对剿灭诸吕有功,但齐王的舅舅驷均过于强悍,怕再次招惹外戚之祸。便商定,迎请仁孝宽厚的代王刘恒为帝。代王是高祖当时还健在的皇子中年龄最长的,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代王刘恒进京即皇帝位,他就是汉文帝。从文帝开始,汉朝实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休养生息的政策,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盛世文景之治。

    司马迁对汉朝历史上的周勃评价是很高的。他写了这样一段话:“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可以说,正直的太史公对周勃做了个功高盖(史)世的评价。

    司马懿(79),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魏国的元老,由于他长期带兵在关中跟蜀国打仗,魏国兵权大部分落在他手里。公元9年魏明帝死亡。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幼主曹芳。

    曹爽专权

    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了位,就是魏少帝。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曹爽虽然说是皇族,但论能力资格都跟司马懿差得远。开始的时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马懿,有事总听听司马懿的意见。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司马懿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也不干涉。

    假病惑敌

    曹爽大权在手,就寻欢作乐,过起荒唐的生活来了。司马懿极为不满,但一时又无能为力。为了等待时机,聚集力量,以清除曹爽集团,他作了暂时的退让。7年月,司马懿上书曹芳,请求告老养病。获准后,他一面在家装病,一面暗地联络心腹,以待时机。对司马懿告老还家,曹爽并不放心。这一年冬天,曹爽的心腹李胜由河南尹调任荆州刺史。曹爽便让他以告辞为名,前去察看司马懿的动静。司马懿便将计就计,披头散发躺在床上,装出重病的样子。李胜来后,司马懿让两个婢女扶着出来,有气无力地倚坐在床上接见客人。在同李胜谈话时,他有意装聋作哑,说话显得语无伦次。婢女侍侯他穿衣服,他抖抖嗦嗦地抓不住,衣服也掉在地上;婢女服侍他喝粥,只见他难以下咽,粥都从他嘴边流了下来,撒满了前胸。李胜告辞出来,向曹爽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说:“太傅只差一口气了,您就用不着担心了。”曹爽等人听后,非常高兴,更加肆无忌惮了。

    司马夺权

    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哪儿知道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重病在身”的太傅司马懿立刻披戴起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乱成一团。有人给他献计,要他挟持少帝退到许都,收集人马,对抗司马懿。但是曹爽和他的兄弟都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哪儿有这个胆量。司马懿派人去劝他投降,说是只要交出兵权,决不为难他们。曹爽就乖乖地投降了。过了几天,就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司马懿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下了监狱处死。这样一来,魏国的政权名义上还是曹氏的,实际上已经转到司马氏手里。

    司马懿政变,是魏晋南朝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一事件后,司马氏控制了曹魏政权,后又取而代之,开创了世家大族统治的历史。

    契胡族军阀尔朱荣,长久居住北秀容川,即今山西朔州北。北魏末年,社会动乱,尔朱荣散牲畜资财,招集骁勇,结纳豪杰,准备乘机夺取北魏政权。六镇起义时的一些豪强,如高欢侯景司马子如段荣等都来投奔。

    另有元天穆贺拔岳等,皆劝尔朱荣发兵入洛阳,内杀奸臣,外清群盗。

    为皇帝举哀,进军洛阳

    武泰元年(8)二月,胡太后杀了不满其专权的孝明帝,另立元钊为帝。尔朱荣大怒,指责胡太后“上欺天地,下惑朝野”。胡太后派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去加以劝阻,尔朱荣想把他留下来,尔朱世隆说:“世隆不回,朝廷必有察觉,不妥。”于是尔朱世隆不露声色地回到京师。

    武泰元年(8)三月,尔朱荣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尔朱世隆潜出洛阳与尔朱荣相会。胡太后十分恐慌,召宗室大臣商量。大家痛恨胡太后的所作所为,一言不发,只有徐纥说:“尔朱荣有何能耐,竟敢与朝廷作对,宫中宿卫战士就足以对付。我们大可以逸待劳。”胡太后同意了他的看法,就命李神轨为大都督,率领宿卫士兵前去抵抗。

    阴河之变

    尔朱荣到了河内(今黄河以北河南沁阳一带),秘密派人迎来北魏宗室彭城王元勰的第三子元子攸,渡过黄河,即皇帝位,历史上称为孝庄帝。尔朱荣被任命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大军顺利进入洛阳,徐纥恐慌万状,东逃兖州,郑俨也连忙逃回荥阳老家。胡太后见大势已去,召来后宫宫女,一同削发为尼。百官们备了车子,奉了皇帝玉玺印绶,在河桥迎接尔朱荣。尔朱荣派兵逮捕了胡太后及三岁小皇帝,一起推入黄河淹死。降将费穆偷偷地向尔朱荣献计说:“公士马不出万人,长驱入洛阳,无战功威望,群情难畏服。京师百官有知公虚实者必有轻侮之心。如不大行诛罚,重立亲党,将来公回北方,恐未过太行山即会有乱子出现。”尔朱荣认为很对。就对亲信慕容绍宗说:“洛中人士繁多,骄侈成俗,不加剪灭,终难控制。我欲在百官出迎时,尽行诛杀,你以为如何?”慕容绍宗说:“太后失道,奸佞弄权,四海淆乱,所以明公兴义兵以清朝廷。现无故歼灭朝士,不分忠佞,恐失天下所望。”尔朱荣未听他的劝告,以“祭天”为幌子,诱骗王公百官二千多人至河阴(今河南孟津县),以铁骑包围,一阵刀箭,二千多个手无寸铁的人死于非命。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史称“河阴之变”。至此,北魏政权实际上已经灭亡。

    隋文帝有五个儿子,其中二儿子晋王杨广最能干。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他都曾立了大功,并笼络了一批人材。他早就想取代长兄杨勇的太子地位,只因为隋文帝信任杨勇,才没敢动手。后来杨勇因为生活奢侈,渐渐失去隋文帝的欢心,杨广就加紧活动起来。

    矫情饰行,暗怀野心

    杨广知道隋文帝喜欢俭朴,就装模作样,一心讨好。每当隋文帝要到他的王府来,他就把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姬妾锁在屋里,只留下几个又老又丑的女人,穿着粗布衣服,在左右侍候。他故意把乐器的弦弄断,乐器上的尘土也不让人擦掉,摆在惹人注意的地方。隋文帝看到这种情景,以为杨广不好声色,非常满意。

    有一次,杨广外出打猎,遇到大雨,侍从给他送上油衣(雨衣),他说:“士兵们都被大雨淋着,我怎么能一个人穿呢?”坚持和士兵们一样淋雨。隋文帝听说以后更加高兴,认为杨广有仁爱之心,可以成大事。

    太子杨勇有个姬妾叫云昭训,独孤皇后不喜欢她,几次要太子把她废掉。杨勇不但不听,反而更加宠爱她。独孤皇后大为不满。正巧她给杨勇娶的妻子元氏,结婚后的第二天就暴病而死。独孤皇后认为是杨勇毒死的。杨广知道皇后恨杨勇,对皇后就更加恭敬。凡是皇上皇后派来的人不论地位高低,杨广和他的妻子都亲自设宴招待;凡是执掌权力的大臣,杨广都会结交。这样,大臣宫人都说晋王仁义厚道。独孤皇后对杨广更加宠爱了。

    终于,开皇二十年(公元00年),隋文帝宣布废杨勇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弑父杀兄夺取皇位

    仁寿四年(0年)七月,隋文帝杨坚卧病在床,杨广认为自己登上皇位的时机来了,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隋朝开国功臣,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杨素曾参与其事),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隋文帝的手上。隋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调戏她,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预备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

    杨广得到密报,立即更换了宿卫,控制宫中出入。不久,隋文帝死。时人多怀疑是杨广勾结杨素所下的毒手。杨广又假传隋文帝遗诏,要兄长杨勇自尽。杨勇未及回答,派去的人就将杨勇拖出杀死。杨广终于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是为隋炀帝。

    隋炀帝为了争夺皇位不惜弑父杀兄,他对百姓的残暴统治就可想而知了。但隋炀帝始创的科举考试的制度,是中国教育的先驱,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渊在儿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帮助下统一了中国,建立起了强盛的大唐帝国。李渊建唐后立建成为太子,封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李世民。

    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李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舅子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李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李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最后,李世民将李建成五个儿子李承道承德承训承明承义和李元吉五个儿子李承业承鸾承将承裕承度全部杀死。李渊眼见一群心爱的孙子全被砍下人头,哼都没敢哼一声,自知身处危境,李世民血淋淋的屠刀只怕下一次就要架到他脖子上了,急忙在事变后第三天,立李世民为太子;过了几天就表示要退位;两个月后,李世民就正式在东宫显德殿继位为帝。

    经历了二张乱政,武周政权,母子君臣关系空前紧张,有人企图搞一场宫廷政变,把二张处死,逼武则天提前退位。这一时期,最想发动政变杀死二张的有两拨人,一拨是李唐皇室,另一拨就是反对二张的大臣。

    权臣谋划政变

    大臣中的核心人物是张柬之,长安四年,大器晚成的张柬之以80岁的高龄拜为宰相。此时已是武周王朝的多事之秋,二张兄弟气焰嚣张,国家前途未卜,对于张柬之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除掉二张,确保太子李显顺利继位。为此,张柬之做了三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一,策反官员。张柬之策反的最重要人物就是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当时,武周中央军的军事力量共有两支,一支叫做北衙禁军,另外一支叫做南衙卫兵,北衙禁军的最高统帅就是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在政界,张柬之策反的两个最重要人物是司刑少卿桓彦范和中台右丞敬晖。这样一来,政变的核心集团就形成了。

    第二,加强军方力量。军方仅仅有一个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远远不够,张柬之利用宰相有用人权的机会,把自己的亲信都安插到了羽林将军的位置上。

    第三,联络李唐皇室。政变必须得到皇室的支持,诛杀二张必须打着皇室的旗号进行,否则就是犯上作乱。当时太子李显,每天从玄武门进宫给武则天请安,桓彦范和敬晖两个人担任羽林将军负责门卫,就由他们截住太子,秘密策划政变。

    皇室积极参与

    此时,武则天活着的子女只有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这三个人利益一致。太子李显是政变的旗帜,他的存在本身就发挥着作用。相王李旦很早就开始掌握军权,担任左卫大将军,一旦政变,可以由他带领南衙卫兵控制政府,稳定首都。

    虽然太平公主的所作所为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但从政变之后,太平公主被加封为镇国太平公主,丈夫和儿子都加官进爵可以看出,她在政变中确实有非常大的功劳。

    女皇被逼退位

    神龙元年,武则天继续卧病长生殿,身边只有二张兄弟出入,一点都没有还政给太子的意思,人们担心一旦武则天突然死去,二张会趁机行动。在紧张的局势下,政变指挥部终于决定开始行动。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政变爆发。

    按照计划政变兵分四路,第一路由张柬之带领部分禁军将领和禁军的士兵冲进玄武门,控制入宫要道;第二路由李多祚带领部分禁军将士到东宫迎接太子,然后两路会合,进入皇宫杀死二张,逼武则天退位;第三路由太平公主策反好的宫女在宫里做内应;第四路由相王李旦和袁恕己发兵,控制政府,稳定首都。

    参与政变的将士们顺着玄武门冲进武则天的寝宫,这时,张氏兄弟还在睡觉,听到外面有动静赶紧披衣起床,刚走出门就被士兵杀死在外廊之下。

    杀死二张后,张柬之等人带兵进入了武则天的寝殿长生殿,被惊醒的武则天抬起头,只见一片刀光剑影,此时,曾经叱咤风云的女皇已经无可奈何了。

    神龙政变标志着千古女皇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神龙政变后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人都被封为王,成为异军突起的势力。同时,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势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当了皇帝的李显必须面对种种正在崛起的势力。

    唐代后期,宦官擅权专政达到了极点。文宗即位后,即企图惩治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公元8年秋季,文宗提升李训为宰相;又任命郑注为凤翔节度使,作为京师外援,逐步开始打击宦官。

    8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时候,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棵石榴树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原来,封建王朝是最讲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认为是好兆头。李训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庆贺,还请唐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甘露。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训先去察看。李训装模作样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转回来说:“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请陛下派人复查。”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带领宦官去观看。仇士良叫韩约陪着一起去。韩约走到门边,神情紧张,脸色也发白了。仇士良发现这个情况,觉得奇怪,问韩约说:“韩将军,您怎么啦?”正说着,一阵风吹来,吹动了门边挂的布幕。仇士良发现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仇士良大吃一惊,连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训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卫士赶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们已经把文宗抢在手里,把他拉进软轿,抬起就走。李训赶上去,拉住文宗的轿子不放,一个宦官抢前一步,朝李训劈胸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机扶着文宗的软轿,进内宫去了。

    李训预谋失败,只好从小吏身上讨了一件便衣,化装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宫,大规模逮捕一些参加预谋的官员,把他们全都杀害。李训东奔西逃,走投无路,在路上被杀。郑注正从凤翔带兵进京,得到消息,想退回凤翔,也被监军的宦官杀死。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经过这次宦官的大屠杀,朝班几乎为之一空。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军政大权,君主的废立生杀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此后很长一段时期,中书门下省官员入朝都与家人辞别,因为说不定何时就会被杀。唐文宗更受到家奴歧视,一次问当值学士周墀:“朕可方前代何主?”周墀答:“陛下尧舜之主也。”李昂叹道,“朕岂敢比尧舜,何如周赧,汉献耳!”周墀:“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唐文宗说:“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周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直到朱温在90年大杀宦官后,唐朝的宦官势力才消失,然而唐朝不久亦为朱温所篡而灭亡。

    “南坡之变”事件,是蒙古色目统治阶级内部因利益不同,而分化出来的两大集团之间的一场深刻的政治冲突。至治二年十月以后开始的英宗新政,加速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南坡之变”只是这种矛盾冲突的一个暂时的解决。

    英宗汉法治国

    0年,元仁宗皇帝去世,7岁的硕德八刺登上了皇位,就是元英宗。

    英宗受父亲的影响,学了很多汉族文化,决意改革朝政。但当时仁宗母答己太后,任过去被仁宗罢黜的权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相互勾结,排除异己,权倾朝野。改革难以推行。

    元英宗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立太祖功臣木华黎后裔拜住为左丞相,极力抑制答己铁木迭儿一党的势力。至治二年(年)八九月,铁木迭儿答己相继去世。十月,立拜住为右丞相,表示要励精求治一新机务。此后数月,曾采取了一些改革性的措施:广泛起用汉族地主官员和儒士,如张珪吴元珪王约吴澄等;发布《振举台纲制》,要求推举贤能,选拔人才;罢徽政院及冗官冗职,精简机构,节制财用,行助役法并减轻徭役;颁行《大元通制》,以加强法制,推行汉法;清除铁木迭儿余党,查处他们的贪赃枉法事件。

    但是,英宗所进行的改革,触犯了大多数保守的蒙古色目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抵制和反对。这也正是“南坡之变”的政治原因。

    铁失南坡政变

    铁失是掌握禁卫军的御史大夫,铁木迭儿的干儿子,一心想找机会杀死英宗皇帝。

    年夏天,正在上都避暑的英宗,忽然觉得心中很不安,就要做佛事。拜住说:“现在国家钱财不多,还是不要做吧。”那些受铁失指使的喇嘛,却怂恿英宗做,还要实行大赦。拜住听了非常生气,说:“你们光想捞钱财还不满足,还要包庇罪行!”铁失和他的亲信一听,以为拜住还要追查他们的罪行,就决定发动政变。

    在政变还没发生的时候,铁失派人到北方去,想劝晋王也孙铁木儿做皇帝。也孙铁木儿是真金的长孙,驻守在北边。孙铁木儿也想当皇帝,只是怕政变不成功,自己丢了性命,于是拒绝了。

    这年8月日,英宗从上都回到大都,走到南坡时,就停了下来。这天晚上,铁失派他的亲信站岗,自己和锁南等人,闯进英宗和拜住的大帐。拜住听到外边有人,就出来看是怎么回事。拜住一看铁失他们都拿着明晃晃的大刀,闯进了大帐,就大吼一声:“你们想干什么?”可是话音还没有落下来,拜住就被铁失的弟弟一刀砍死。这时,英宗听到拜住的吼声,正要披衣下床,铁失闯了进来,将英宗皇帝一刀杀死。英宗蒙汉共治的思想惨烈的画上了句号。这一事件,史称“南坡之变”。早就觊觎皇位的也孙铁木儿得知英宗的死讯,也就顺水推舟,在9月初,迫不及待地宣布即位,是为泰定帝。

    “南坡之变”事件,远远超出蒙古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内讧性质范围,它是蒙古色目统治阶级内部因利益不同而分化出来的两大集团之间的一场深刻的政治冲突。虽然元英宗硕德八剌在答己和铁木迭儿死后赢得了短暂的胜利,他的进一步行动却激成反叛,并导致了他自己的悲惨死亡。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朱标嫡子朱允文继为皇太孙。而朱元璋平时喜爱朱棣,对于懦弱寡断的朱允文,太祖忧虑他难以担负国家重任。一日,太祖有意考皇孙智力,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文想了一下答:“雨打羊毛一片腥”。这看似对仗可以,却太平凡了,毫无远大抱负,太祖皇帝气得脸色大变。恰在此时,朱棣侍立身旁,随即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这自然有气势,太祖无比欣慰。当然,燕王虎视眈眈,觊觎皇权威仪,早已垂涎三尺。

    明洪武三十一年(98年),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位,即明惠帝,国号建文。此后建文帝开始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齐黄认为燕王蓄谋已久,觊觎皇位,仓猝削他,一时难图。不如先削其手足,再向燕王开刀。建文帝同意此举,先用一年剥夺了周齐湘岷代五个藩王的实权。轮到燕王,引起内战。

    当建文帝向燕王开刀时,燕王却装疯到处逛荡,使建文帝造成错觉。后燕王府长史葛诚告密,张信因与燕王有旧交之情,冒死劝慰,燕王方出兵南下,以“清君侧”为名,直攻南京。建文帝派出耿炳文盛庸等将军率军30万讨伐,也连连被打败了。

    建文四年四月,燕王朱棣的大军先后攻下盱眙灵壁等地,陈兵江北时,惠帝朱允文派出朱棣的姐姐庆成郡主前往割地议和,燕王不予理睬。

    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说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0年,朱棣占领南京,并正式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而直接遭到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可为严重,史书上称“淮以北鞠为茂草”,当为真言。

    9年8月,蒙古族部落首领在土木堡大败明朝军队,俘获明英宗。同年九月,明英宗长子即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