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赵雪制出了两种凉面,一种是用自己做面条出来煮熟之后用冰凉的井水冲洗控干,最后加上自制的汤料以及辣椒粉酸醋制成的,还有一种是米浆加米饭和糯米,蒸好之后晾凉切条加调味料做成的凉面。
别人问赵雪这两种凉面最大的差别在哪儿,她说价钱不同,米浆制出来的凉面价钱更高些。又有人问赵雪这两种凉面哪种好吃,她说她觉得两种面都好吃,这两种面得客人自己试过了,才能知道那种自己更加喜欢。
话虽这么说,赵雪这儿还是前一种凉面卖的更好些。因为前一种凉 面六文钱就能买走一份,而后一种凉面则要十二文,价钱比前一种多了一倍。
新品种推出,赵雪总喜欢弄些优惠活动。大家以为赵雪又要送茶蛋,谁知她拿出一个小木箱对吃面的客人道,这几天来吉祥面馆吃面的客人都能参与一次抽奖,抽到的奖品她都花在了纸上。要是抽到了白纸,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赵雪在木箱里放了一百个纸团,有的上面画的是茶蛋,有的则画了她要推出的可以打包的东西,但更多纸团上什么都没有画。
赵雪想到的能带走凉面的东西很常见,就是大家常用来装水喝的竹筒。无论是水囊还是竹筒,都是用来装水喝的。很少有人用竹筒来装其他食物,因为竹筒不能保温,那些食物放在竹筒里最后还是会冷掉。
可凉面本身就是凉的,赵雪到了隔壁的杂货铺看了那儿卖的竹筒。那些竹筒有粗有细,赵雪选了筒口粗些的竹筒来做奖品。
除了这些竹筒之外,赵雪还到柏掌柜那儿买了些零碎的布。她把那些布封起来做了个布袋子装竹筒。那布袋做的和竹筒差不多长,却比竹筒口要宽。赵雪把那布袋贴紧竹筒身子,沿着竹筒身子将多出来的那一部分缝了起来,多出来的那部分可以塞下一双筷子。
拿到这竹筒的人都相互传看着。赵雪已经送了竹筒搭了布袋,也不在乎多往里头塞一双筷子。所以拿到这竹筒的人又吃了凉面的人都能猜到这竹筒的用途。
这种缝了布袋的竹筒隔壁杂货铺已经在卖,这种竹筒卖出的量比赵雪想出的还要多。原先她想着这竹筒除了可以装凉面之外,也可以装些酱菜什么的,只用来装水也太委屈这些竹筒了。
赵雪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些竹筒掀起了晚阳县饭菜打包的风潮。人们在饭馆吃饭,有些菜即使觉得味道好也不方便带回家。有了这竹筒之后,那些没吃完又喜欢吃的菜都可以打包带走了。
去饭馆吃饭的人不好意思向饭馆的人借碗罐装没吃完的食物,自己随身带个竹筒情况就不同,想把哪些菜带走就把那些菜带走。反正菜是自己点的,带走店里伙计也没话说。
赵雪只是顺带想推广下竹筒的使用,要是人们能接受这种竹筒。这样来她这打包凉面带走也方便许多。要是他们一时间接受不了,觉得用竹筒装东西怪怪的,她也没办法了。
反正凉面刚推出来,凑热闹来吃的人并不少。打包带走自然能提高凉面的销量,可若大家都觉得买一个竹筒装面有些浪费她也没办法了。毕竟竹筒在这儿闲置了这么些年只用来装水。肯定有它没被用来装其他东西的原因在。
赵雪没想到的是,她从小就习惯打包食物带走,对于打包习以为常。而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打包这个概念,他们多用油纸带食物走,并习以为常。
就好像赵雪刚过来卖桃酱的时候,她也是那碗装桃酱让人品尝而没想到竹筒。等到有人提出竹筒可以装走食物。他们又开始重视竹筒的用途。
后来有人觉得竹筒装食物里面容易积油污,又在竹筒里刷了一层可以防油污沉淀过多的油层。那种竹筒再次获得人们好评,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赵雪关心的只有她那凉面生意。
凉面推出之后,吉祥面馆的生意又火了起来。赵雪发现一个现象,米浆凉面打包带走的量比当场在店里当场吃卖出的要多得多。
吕大娘说那些被带走的米浆凉面,多是县里有钱人家想尝鲜,吩咐府里人带些回去的。还有些人想带些面回去孝敬家里老人或是哄家里的孩子。他们又多挣了些钱,自然想买点好的回去。
赵雪觉得吕大娘说的有理。原以为凉面一出,热汤面可以停做一段时间了。可那些来店里买面的人有的又想起热汤面的滋味,热汤面也没少卖。
那些凉面是之前就做好的,只要拌些调料装起来就行了。只是调料搅拌也费工夫,把那些面装到竹筒里算是技术活,赵雪的工作量并没减少多少。看着和她一同忙碌的吕大娘,赵雪决定要给她加月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