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生都竖着大拇指夸他的手好,细致灵巧,是天生做西医拿手术刀的好料。
李致让妹妹将女孩子们一起请到医馆后院,相当年岁的年轻人一块儿玩笑才有趣,作为医馆的少主人,李致负责热情地招呼大家。
第一次进医馆后堂的小姐们,算是大开眼界,又谨小慎微,不敢东张西望,见什么都低声细声询问。李致随手指着正在晾晒的竹匾中一片药材,块状如红薯大小,颜色是浅灰或深灰,问大家:“你们说这叫什么?”
潘思荣在这一群人里算是年纪较大,傲气十足,自认为最有见识,抢先表现,拿起一块说:“不用猜了,我知道,和尚窝。这个湿的我还吃过,我们水口镇街上有个老小子最喜欢挖这种东西,每年秋天时他满镇转悠,屋墙根下寻摸,每次见到他,我都过去要一根,擦擦就能吃,连皮一起吃,我觉得挺脆的,有点儿甜津津。”他说这话时,眼神一直往文秀身上飘。
听他这么一说,本地的几个孩子都貌似认了出来,个个点头同意说是“是和尚窝,没错。”
连女孩子们也听过“和尚窝”,瞅着一匾黑不溜秋的小东西,窃窃议论。
郑克双年纪小,他又从省城刚搬回来没多久,听不懂这本地方言俚语,一脸茫然,被潘思荣敲了一记后脑勺,还摸着头傻乐呵。
李致玩顾四周,露着一排整齐的牙齿,笑了,用教训的口吻说:“真正是土气的一群家伙,让朱组长见笑啦!什么和尚窝呀?药王庙里的志尧师傅今天也来了,要让他听到了还以为你们暗地里骂他,骂他那里是和尚窝,土匪窝,藏了梁山好汉,土匪恶煞呢!”
十里地外不同天,朱组长是外乡人,每个地方对东西的称呼天差地别,他就算有点见识,也未必叫不上每味中药的名字,隔行如隔山嘛,这里李致才是行家里手。
李致拿过潘思荣手里把玩的那块,丢进竹匾里,不屑地说:“这个学名叫‘何首乌’,用我们来安县方言念白了,可不就成了‘和尚窝’么?我第一次看医书里写着,念了几遍才明白,原来是它呀,后来去滁县读医学院也被同学耻笑,我自己还乐了好半天,现在每次看到何首乌都想笑。”
大家恍然大悟,一起跟着李致开心地嬉笑,女孩们也用手绢捂着嘴乐。本地乡话吐字含糊不清,“何首乌”可不就变成“和尚窝”了嘛!
姑娘们心里想:“真是长了见识,回去也要说给别人也笑一笑。”
接着李致又拿起相邻的一个匾里的橄榄状,中间圆两头尖,像是果实,“再看这个。”
七嘴八舌,猜什么的都有,李致也不卖关子,“这就是何首乌的果子。”他用手撕开一只,里是干干的棉絮,如同雪白雪白的棉花,扯出白毛絮抖开,一大坨的绒绒毛,随手抛在空气里,漫天飞舞,像下起大片雪花,纷纷扬扬。
秀秀躲闪不及,沾到了头发上,她的好姐妹温柔地帮她摘下来,纤纤的手伸开,让裙带与毛絮一起飞扬。
李致瞧着眼前的飞絮如杨花,女孩胜春桃,一时间失了神。却恍惚听见众人催他,才说:“山里的人身上受了外伤,破了皮流了血是常有的事儿,都是直接用这个白毛压在伤口上,压一会儿就能止血,听说西南各省盛产的止血良药——云南白药粉末,秘密配方主要是何首乌的果实。”
像吹蒲公英的毛绒绒一样有趣,个个都是贪玩的小孩子,你拆一个我拆一个,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打着小伞,空中飘起团团白雪。
李致并不阻止也不吝惜,只是将被拆开的果实,用竹匾压住,不许胡乱飞扬,姑娘们总算息了抱怨之声,也各自捡净了身上的白毛。
“何首乌真是浑身都是宝,鲜嫩时扯下它的叶子和茎,就从其中流出白色的浆液,用它涂在痘痘上,能由敛袪痘。”
后面一句,李致别有用心,专门说给金正听,因为金正小哥的脸上豆蔻最丰茂,脑门上和短脖子上,此起彼伏地留下痘印,新痕叠加旧迹。凹凸不平地留下疤痕,新生的痘痘如雨后春笋发起,红红点点,嘴角新生的一圈青梗绒毛,使金正的皮肤显得肮脏,失去平滑和光泽,不然他也算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
李致对院子里摆放的中草药如数家珍,那些中草药陪伴他成长,就像他的伙伴,自识字起他就在父亲的指导下研习中医与草药,背熟各种中药材的名字并且能闻着味儿一一辨识药性。他出自医药世家,注定会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大夫,将来还继承家中的李国琛医馆,将祖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