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两辆黄包车分别拉着徐尚任和小河,徐先生将小河领到二楼的“中华铁道报社”,除一只藤条箱子外,她还提了一只装满旧衣裳的大布包裹。
徐先生领她进去见石主编,抬举她,并不说是他家下人,宣称是他家南方的远房亲戚,让小河更加感激不尽,小河拘谨,又不敢东张西望,偷眼四下打量着这个新处所。
报社位于东铁匠胡同的一个青砖围墙的大院里,门口有一间很气派的门房,院里两栋三层的砖木结构的楼房,一栋办公,后面一栋是住宅和宿舍。
办公楼上整个三层是《北平晨报》社。
二楼中一个大敞间是《中华铁道》报社编辑室,其它几间租给不同的办事公司。
一楼更大的几间是新生印刷厂,印刷厂除了《中华铁道报》与《女界》,印刷更多业务的是《北平晨报》,也还接别的报刊杂志业务,规模扩大许多,印刷厂是北洋时教育局的产业,现在归北平国民政府。
后院的宿舍楼,与前面的楼并排,被完全挡住视线,在前院是看不见的。
二楼《中华铁道》报社编辑室平常也只有三个常驻的编辑,分别负责不同的版面,石主编与冯副主编是负责《中华铁道报》,另一个杨松主编负责《女界》。
《女界》是月刊,是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的校刊,主要的投稿人也是女师大学里的教授与讲师,还有发表优秀的女学生作品,多半的稿件是在女师教研室里,由老师与学生一起完成选稿,不必占用报社的地盘。
相比较三楼的“北平晨报”社而言,《中华铁道报》规模较小,都是向各大学内的教授约稿,坐堂的撰稿人是没有的,编辑室里的工作人员不多,有流动来送稿改稿来的作者,稍作停留在会客室里略坐一坐,会客室一间房里有两张沙发,布满了灰尘与杂物,他们也只把这里作为中转交流的地点。
石主编笔名“生花石”,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上下打量这个单薄的女孩,太过年轻稚气,拿着行理提着包裹就搬来了,这是让他不好退人的意思。
石主编看她是个小姑娘,本来有些失望,怕她细胳膊细腿,没力气干这些繁重的粗活,报社里净是一些搬上搬下的活,他可不可能再给她配一个帮忙的人。
报社里并不需要文化人,干得都是跟文化无关的杂事,这些千头万绪的杂事净耽误时间,相当于苦力,让石主编力不从心。他破例让小河念报纸上的一段文字,以测试她是否识字,女孩有些紧张,但还算通顺,其中有难解的字词,她也能读出,倒让石主编倍感意外。
南方口音软糯清脆,问她说是念过几年新式学堂,可见她能读能写,那时代里能识字的女孩并不多,能上起学的人家也多是家道殷实,出来做事的女人就更少了,物以稀为贵。
便对徐先生中肯地说:“如果她做不了编辑室的活,我也会出面介绍她到下面印刷厂做女工,那里也正需要人手,不会退回给徐先生,你看这样行吗?”徐尚任表示感谢,留下小河,坐三轮车回去了。
小河暂时被安排住进印刷厂的女工宿舍,宿舍在院子最后面那一栋楼里,女工宿舍在一层,采光十分不好,室内阴冷,采光较好的二楼和三楼全部是“北平晨报”的宿舍区。
她仅是获得一张免费的床位,已经很满足,她获得新身份让她即忐忑不安,又激动不已。
北平没有春天,风夹着沙子一吹一整天,不能出门,跟冬天没什么二样,下雨后满地是泥泞。七八个女工挤在一间房的一条长炕上,没有私密的空间,一楼其它的房间还住着男工,所以也不能随便乱串,小河已经满心期待新生活。
天气总算有变暖的迹象,她的冻疮结了痂,又褪了几层皮,冻疮的手和耳朵上渐渐不再流出脓血,只剩红色的疤痕等待痊愈,走动时脚上有些痒,真想脱下鞋子用手挠一挠,却没有每走一步刺心的痛,这时的痒是一种新生的痒。
小河依旧是一个人,换了一个屋檐下,忍受着拥挤,心里空荡荡,春天毕竟是春天,比冬天好。
小河在徐家呆了几个月,受了一些人情世故的教训,学会看人眼色,做事也勤快,还主动示好。整天在四十几平方的编辑室里,多数往来都是男人,她负责一早来整理打扫两间办公室与一间会客厅,上下干净整洁许多,会客厅的沙发再也不积满灰尘,填满杂物了。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所以十分讨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